亚博安卓-亚博全站客户端 >事迹材料

医生抗疫情的事迹5篇-亚博安卓

大家在撰写事迹材料的时候需要注意条理清楚,事迹一定要确保自身的真实,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医生抗疫情的事迹5篇,感谢您的参阅。

医生抗疫情的事迹5篇

医生抗疫情的事迹篇1

忙碌了一天,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____实在太累了,趴在办公桌前就睡着了。十几分钟后,他被电话吵醒,一边接电话,一边才发现桌上那份被遗忘了的晚餐上,有一张关切的纸条——“主任,记得吃饭!”他会心一笑,沉浸在满满的温暖与感动之中。

原来,看着____疲惫的样子,同事们不忍心打扰他,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提醒他照顾好自己。

“现在屁股一沾凳子估计就可以睡着,还是站着吃饭吧!一会儿还要去协调ct。”已是晚上10点多了,____的话语间仍能感受到他的忙碌。

作为医院感染科主任,自从市第一人民医院被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救治医院,____就清楚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。

从那刻起,他放弃了假期,暂别了家人,甘冒生命风险;从那刻起,他义无反顾,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。

“这个时候我不上前线,谁上前线?”这是____作为一名党员的坚守。

在这场特殊的战役面前,在人民群众的安危面前,____的答案简洁有力。简短的回答背后,是强大的医者使命在支撑着____,而他逆行的背影必然是这个寒冬中最暖心的画面。

作为一名在传染病防治一线战斗几十年的党员,____参加了备战“非典”、防治手足口病和“甲流”的各项防治工作,他始终怀着一颗救死扶伤的爱心,日复一日,默默奉献在传染疾病防治工作的第一线。

____介绍,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,他马上投入到了紧张而又繁忙的工作中。这边刚收治一位发热病人,查完房给出意见,下一刻便和市医疗专家组会诊危重病人,一边参与筹建传染病院区,一边又在为了全院职工的新冠肺炎培训而做着准备。

“马不停蹄,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。”____总觉得时间不够用,在这场战役中,他想多一点、再多一点时间去忙手上的工作。

早上6点不到就醒了,查看疫情动态,学习新的诊疗方案;洗漱一下吃点东西8点交班,查看住院患者情况,关注发热门诊重点患者;10点开始会诊全院重点发热病例;中午参加医疗救治专家组病例讨论会;下午继续讨论发热门诊重点病例,努力协调感染科隔离病区、传染病院区、急诊科病员转运之间的关系;17点参加医院抗冠疫情工作例会;20点组织科室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;23点在发热门诊工作;午夜0点,协调ct、安排检验……____的一天安排得满满当当。

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升级,紧张的气氛中不少患者开始担心自己的健康,普通感冒的、流行性感冒的、其他因素造成发热的……都涌进了发热门诊。发热门诊患者激增,成了防控疫情的“第一个关卡”。

看着科室医生没日没夜的连轴转,____主动承担起了特殊发热门诊的工作任务,晚上11点了还在发热门诊工作,每天只休息不到5个小时,把“家”安在了医院,已经将近1个月没有回家了。有时七八个小时不吃、不喝,也不能上厕所,最长纪录连续工作了14个小时,累了靠在板凳上就能睡着。

“医生,我有点咳嗽”“我从昨晚就开始发热”“我从外地回来,有点发热”……发热门诊的病人带着焦虑的情绪,描述着自己的症状。“作为医生,不能让紧张的情绪一直扩散,在测量生命体征、登记人员信息的同时,要不停地安抚患者情绪。”____说,“我是医生,即便再累也要坚守自己的岗位。”

医生抗疫情的事迹篇2

“作为退役军人,我要做我该做的”

疫情就是命令,参战无需召唤。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面前,无数名退役军人主动参与到战“疫”一线,用不同的方式参加这场特殊的战役,以实际行动践行“若有战,召必回”的初心使命。2月3日,城中区伤残退役军人他捐出15000元的伤残抚恤金,为一线的工作人员购买消毒和防护物品。

他,男,73岁,中共党员,1970年入伍,1973年参加执勤任务右手臂受伤,导致八级伤残,1975年退役,1986年5月入党。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后,他时时刻刻关注着疫情的发展,并劝导身边人听从社区指挥,减少外出,做好防护,减少疫情传播。当看到不断发展的疫情态势,看到无数不辞辛苦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,由于缺少物资,重复使用口罩以及防护用品,甚至出现危及生命和健康的情况,他十分忧心,2月3日,他来到城中区退役军人事务局,将15000元的伤残抚恤金交到了城中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手中,让其转捐至区红十字会,为一线的工作人员购买消毒和防护物品。

他说:“我不能到一线去帮忙,作为退役军人,我要做我该做的。虽然我已经不是军人,但是军人的责任和义务始终没有在我心里褪色,国家有难,匹夫有责!我愿意拿出我一年的伤残抚恤金为一线工作人员购买防护物品,但是疫情当前,医用物资十分紧缺,我没有途径,买不到口罩、防护物品,希望你们用这个钱为一线工作的同志买一些消毒和防护物品,保护好他们,才能打好这场疫情防控持久战。”当工作人员代表政府感谢他时,他却说:“此事不要宣扬,疫情面前,以这种方式参加特殊战役是军人的责任,国家给我们发放抚恤金,今天我拿出来只是换一种方式参加这场特殊的战役。”

随后,他还到社区申请成为志愿者,主动请缨投身一线疫情防控工作,但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,社区婉拒了老人的请求。

灾难无情,人有情,总是会有一些人在灾难面前关心他人,努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,他们是最平凡的人,却带给我们最大的感动。他的义举让人动容,充分体现了退役军人的社会担当和崇高的奉献精神,他用实际行动书写了退役不退色的英雄本色。一声“到”!一生到!在这场疫情战斗中涌现了许许多多像他这样的温暖身影,他们踊跃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中,当起了“志愿者”,成为“宣传员”,成为社区的“左膀右臂”,他们虽然脱下了军装,但是临危不惧,本色不改,担当依旧,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正是有这许许多多这样勇于担当,有社会责任感的人,我们才更加坚定了战胜灾难的勇气和信心。

医生抗疫情的事迹篇3

孙子文,男,1981年出生,中共党员,开封市鼓楼区南苑牛墩村卫生室医生。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全国爆发以后,在区卫健委及仙人庄卫生院领导指导下,孙子文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,他付出了所有的干劲,身为一名共产党员,他展现了应有的无畏。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工作中,面对疫情,他挺身而出,冲锋在前。

2020年1月23日,在接受区疾控中心疫情防控工作培训之后,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。面对孩子的恋恋不舍,爱人的担心,孙子文坚定的告诉他们“我是医生,也是一名共产党员,治病救人,抗击疫情是我分内之事,是我必须做的。”从2020年1月23日至今孙子文一直在卫生室二十四小时待命。

由于牛墩村是疫情防疫重点村,村里设立了疫情防控监测点,孙子文为监测点免费提供自己卫生室仅有的2个电子体温枪,并向支部申请在监测点值班,作为党员的他始终坚持初心,冲在疫情最前方。

2020年01月24日至2月17日,连续23个昼夜,孙子文每天要近距离为确诊人员的密切接触家属测体温、询问健康情况,送体温表、口罩,定期去其家中消毒,帮助并解决居家隔离人员的生活困难,甚至照看密接人员家中的家禽。在该村的疫情防控监测点值班岗位上,也经常有他的身影出现。同时,孙子文还主动请战,承担全区确诊人员和疑似人员的密切接触者的转运工作,该工作,不仅要与密切接触者近距离接触,承担很大的感染风险,并且异常辛苦,从到上级卫生院做个人防护、陪同密切接触人员办理转院手续,再到将他们安全送达转运隔离点、解除自身防护,每次转运工作都要持续6——8个小时。在孙子文义不容辞地坚持下,通过孙子文相继安全转送密切接触人员17人,当中,有高度怀疑的疑似病例,也有需要搀扶的老年人,面对被感染的风险,孙子文从来没有选择过退缩,每次接到转送指令,总是立刻赶来。

2月6日早上9点,接指令后的孙子文,到州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换急救车接1名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出院,当办理完出院手续,已经近正午12点,将其送至仙人庄卫生院隔离后,已经是下午1点,为了节省防护服,主动询问另1名反汴人员是否出院,在车里等到下午2点,驱车到开封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其出院,直至等到下午6点办理完出院手续,开车将其送回板桥小区,换车脱下防护服已晚上8点,这一天,防护服在他身上穿着近12个小时,一天没吃东西,一天没上厕所,汗水浸透全身,轻度脱水,那天看到他疲惫的身躯,在场人无不为之动容。

在这期间,孙子文父亲患过一次重病,因家中无人,他把自己做简单的消毒后立刻赶至家中,亲自给父亲输液,又突然接到指令去魏都路伊园小区接4名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到淮河医院复查,并送仙人庄卫生院进行集中隔离。因父亲还在输液,把弟弟从家中叫来照看,当天完成任务后已经下午5点,回到父亲家中已经快五点了,看着躺在床上的父亲,他第一次掉下眼泪。

2月18日,全区密切接触人员的接送工作已基本完成,他又立刻写下请战书,欲去武汉与疫区一线同仁并肩作战。

正当国内疫情相对稳定,大家都认为可以舒一口气的时候,新的使命又来了。由于国外疫情的不断恶化,接送从国外返乡人员的使命又落在了他的身上。3月15日一大早,接到上级卫生院命令,需驱车前往新郑机场接2名从韩国返乡的人员,没吃早饭的他,做好防护上午9点就出发前往机场,在交接现场由于交接程序和手续问题,一直等到下午3点才顺利将2人接走,期间,由于没有备用防护服,他不敢喝一口水、不敢吃一点东西,将人安全的接回隔离点已是下午5点,来不及吃一点东西就又赶回自己诊所替换身体不好的父亲,一个烧饼、一包榨菜,就是他那一天吃的第一口饭。3月17日早上,又接卫生院指令,还需驱车前往新郑机场接1名从菲律宾返乡的人员,这一忙碌,又是一天。在此期间,由于辖区从国外返乡人员较多,孙子文始终担负着辖区境外输入人员和湖北返乡人员的机场、高铁站转运工作,前后共转运各类人员40余次,一个人架起了一道通往隔离点的生命线。

4月1日,该区设置在美途酒店的又一个隔离点正式开始运行,由于缺人手,已联系在岗2月有余的孙子文主动请缨,赶赴该隔离点开始工作,承担整个隔离点的卫生消毒工作。

截止今日,他依然在自己的岗位上拼搏着。最难能可贵的,他干的这些工作,并不是他的分内工作,甚至本可以不去承担这些重担,他之所以非要这样做,是基于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良知,还有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。

如果说,一个共产党人的价值非要去拿某种标尺去衡量的话:那么,不计功名利禄的付出、不顾个人安危的挺身,才真的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价值所在。

医生抗疫情的事迹篇4

此时的你们,应该都是和我一样,满怀惆怅与希望地坐于窗前。望着窗外,听着那难得一闻的清脆鸟鸣;望着远方,祝福着那些奋战一线的勇士们。

病魔无情,但人间有爱。当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之时,我们看到了太多太多的勇士,他们的人生或许平凡、他们的职业或许普通,但他们精神却很伟大。他们,拥有着闪耀的灵魂。

逆向而行是他们。当这场战争打响之时,他们便已义无反顾的冲在了最前线,面对病魔,他们逆向而行,用他们的柔软肩膀给病人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。他们或年老、或年轻,我们看不到他们的脸,听不到他们的声音,但我们能够看到那一身“希望之蓝”。那疲惫的身影中透露着坚强,那沙哑的声音中暗含着温柔,那湿润的眼眶中隐藏着希望,那变了容貌的脸颊上书写着付出。

负重前行的他们,终会在这条逆向之路上冲破障碍,踏出一条康庄大道。

平凡伟大是他们。当这场灾难来临之时,我们看到了十几亿炎黄子孙的华夏精神。我们从事不同的职业、我们拥有不同的地位、我们很平凡,但我们便是他们,平凡中显现着伟大。丢弃个人物品而带回几箱口罩的海外留学生;动用全家力量为医务人员提供饭菜的饭店夫妻;夜以继日建造医院的建筑工人;捐出全部积蓄的拾荒老人。

平凡而又伟大的他们,让被病魔侵扰的人间充满着无尽的温暖。

心怀感恩是他们。当无尽的等待终有回应、当昏暗的病房终现阳光、当无声的落泪终现笑容之时,那颗感恩的种子便在他们心中生根、发芽、破土、长大,他们感恩家人的不放弃、感恩医生的不放弃,让他们有了走出病房感受阳光的机会。

心怀感恩的他们,让医护人员多了一丝慰藉,也多了一丝希望。

此刻的我们,正在品读他们的故事,正在感悟他们的灵魂,那一个个闪耀着光芒的灵魂拧成一股绳、攒成一股劲,终会战胜病魔,走向春天。

医生抗疫情的事迹篇5

现在,有数万名女性医务工作者在武汉抗击疫情的前线全力以赴,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,她们是照亮生命的一颗颗最美的星。今天(3月8日)的《一线抗疫群英谱》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位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沿的女“战士”。

陈静:火神山医院icu的硬核护士长

陈静是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的护士长,从穿防护服、隔离衣、戴护目镜到戴鞋套、洗手,保护每一名进出病房人员的安全是她时时刻刻挂在心头的事。

除了时刻提醒医护人员注意防护,对于患者出现的顾虑,陈静也是及时进行安抚。

治疗中,医护人员还要进行插管、吸痰,对于这样容易暴露的高风险操作,陈静总是抢着去做。

陈静曾远赴非洲利比里亚埃博拉疫区执行任务,具有丰富的传染病防治经验。icu里几乎都是危重患者,有些甚至没法通过语言沟通,她专门针对沟通困难的患者制作了一本《新冠护患沟通手册》。

乔杰:以坚韧温柔护佑生命

作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院长,乔杰在武汉与团队并肩作战已经37天了。2月1日中午,乔杰接到任务,3个小时后就率领北医三院第二批援鄂国家队赶赴武汉。第二天,进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,组建危重症病房。

从病房改造到收治患者,乔杰率领团队仅仅用了30多个小时。经过她们的努力,越来越多的病人已经治愈出院。

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,又身为妇产科和生殖健康专家,乔杰格外关注武汉孕产妇的安全和防治情况。她及时总结孕产妇、儿童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经验,纳入到最新的第七版《新冠肺炎诊疗方案》中。

在这场战“疫”中,武汉市约有11万名医务工作者,另有4万多名来自各地的医务工作者支援湖北,其中女性约占三分之二。她们是母亲,是女儿,是妻子,此刻更是“战士”,她们护佑着生命,传递着信心和力量。

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:

抗疫情的工作报告优秀8篇

抗疫情的工作报告6篇

抗疫情工作个人先进事迹6篇

相关推荐

热门推荐

86754

联系客服

微信号:fanwen9944

客服在线时间:
星期一至星期五 8:30~12:30 14:00~18:00

如有疑问,扫码添加客服微信,
问题 截图进行提问,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。

网站地图